蜂蜜常識
1、蜂蜜是如何采集到的?
蜂蜜是蜜蜂蜜用舌吸管從源植物的花器、蜜腺中吸取花蜜,帶回蜂箱后,從蜜囊中將花蜜吐入蜂巢中,再通過蜜蜂反復吸入吐出,將混有蜜囊分泌的轉化酶的花蜜儲藏在巢中。在酶的作用下花蜜中的多糖被分解為葡萄糖和果糖,水分減少到20%左右,成熟蜂蜜基本形成,至此人們可以利用搖蜜機的離心作用獲得成品原質蜂蜜,從食品學角度而言,蜂蜜屬植物性食品。
2、蜂蜜結晶是怎么回事?
經常會有人問:“蜂蜜為什么會從液態轉變為粘稠態或固態?”我們知道,蜂蜜是人們利用離心作用從蜂巢內取出的,因此任何蜂蜜最初被蜂農獲得時,均呈現為液態,只是伴隨著時間和溫度的變化才逐漸轉變為粘稠態或固態,這是蜂蜜發生的物理變化,屬正常現象,不影響質量,可正常食用,這種現象被稱之為“結晶”。
3、原質蜜與精制蜜有什么不同?
原質蜜是蜂農在野外外采集條件下獲得的原始蜂蜜。由于受野外條件限制,原質蜜雜質含量較高(蜂尸、蠟渣、植物雜質等),狀態很不穩定。但原質蜜中的營養成份保持較完整,價格較實惠。精質蜜是以原質蜜做原料,采用低溫熱處理等工藝流程,經濃縮、精濾、殺菌、破晶核后獲得的高濃度純凈成熟蜜。
4、如何正確食用與保存蜂蜜?
蜂蜜是男女老少喜食的滋補佳品,它的服用量每次最好在25-50克,一般不要超過100克。否則人體將無法吸收過多營養,還有可能引起輕微腹瀉。食用時,一般可用溫開水沖服,亦可調入豆漿、牛奶、稀飯中,還可以涂抹食品,但切忌高溫,以不超過60攝氏度為宜,否則,蜜中維生素和酶將受破壞。 蜂蜜是弱酸性物質,能與金屬起弱化學反應,因此保持時應使用非金屬容器(如玻璃或塑料桶),蜂蜜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發酵變質,因而又必須注意密封,以防吸潮,包裝好的蜂蜜最好放置于干燥、陰涼有通風處,避免受熱相起膨脹。 消費者選購的蜂蜜往往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及時食用,時間一長便忘了,有時一忘就是好幾年,看來蜂蜜還是好的,但早已過了保質期,于是要問:這種久置的蜂蜜還能食用嗎? 科學研究和實踐證明,蜂蜜具有很強的抗菌能力,是世界上唯一不會腐敗變質的食品。1913年美國考古學家在埃及金字塔古墓中發現了一壇蜂蜜,經鑒定這壇蜂蜜已歷時3300多年,但一點也沒有變質,至今還能食用。可見,真正成熟的蜂蜜久置后完全能食用,沒有什么嚴格保質期,但作為食品上市,根據《食品法》都要求在食物商品上標明保質期,因此蜂蜜生產廠家一般把蜂蜜保質期定為2年。 但必須指出的是,如果不是成熟的蜂蜜或摻水等劣質產品,這些蜜久置后都會發酵冒泡、變酸、是不能食用的。當然如果發酵不嚴重的話,在60℃左右水浴加熱半個小時處理后還是可以食用的。 總之,不管什么蜂蜜,也無論保存了多久,只要未發生變質,是可以食用的,不會對身體有害。只是久置的蜂蜜與新鮮蜂蜜相比,營養價值略差些。
上一篇:解秋燥又排毒的五種蜂蜜喝法
下一篇:蜂蜜的基本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