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知道嗎?1歲以下孩子吃蜂蜜可能中毒
0~3歲嬰幼兒吃什么,怎么吃?大坪醫院專家為年輕爸媽們支招
昨日,孫海嵐在給準媽媽和年輕媽媽們講課。 記者 鄧鑫 攝
育嬰問題是許多家庭關心的問題。寶寶該如何養更健康?怎樣搭配營養更科學?
昨日下午,永川計生集愛醫院邀請到第三軍醫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大坪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師孫海嵐,為年輕媽媽和準媽媽們,做了0~3歲嬰幼兒合理營養與飲食的專題講座。
產后盡早開奶
初乳營養最好
孫海嵐介紹,母乳喂養對母嬰都有好處。母親應盡量母乳喂養,因為對于6個月齡之內嬰兒來講,母乳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非常適合身體快速發育、生理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的他們。盡早開奶還可減輕嬰兒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體重下降和低血糖的發生。“一般情況下,產后30分鐘即可喂奶。”
適量添加輔食
但要注意順序
孫海嵐說,嬰兒在成長中,可以適量添加輔食,但應采取正確順序。
2~3月時,添加魚肝油;5~6月時,先添加米粉糊、麥粉糊等淀粉類食物,后逐漸轉化為蛋黃、無刺魚泥、動物血、肝泥,最后才到菜葉汁、果汁、菜葉泥等。7~9月時,則可以適當添加稀粥、蔬菜粥、餅干、面包、整蛋黃、碎肉末、水果泥等;到10~12月時,可以由稀到稠,量也是適當增加,用于代替1—2次母乳喂養。1歲后,孩子就能漸漸吃下質地松軟、營養密度高的飯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小于1歲的嬰兒不可攝入蜂蜜,因為蜂蜜中的肉毒梭狀芽孢桿菌孢子會造成嬰兒型肉毒中毒。
進餐時間合理
避免刺激油膩
“少糖少鹽少醬油少味精多醋。”嬰兒期之后就是幼兒期,孫海嵐說,“多”只是相對的,并不是越多越好。
孫海嵐建議,在烹飪中,要避免刺激性強和油膩食物,減少營養流失。同時,要合理安排幼兒的進餐時間,一般三餐兩點(午點和晚點),每餐間隔3—3.5小時,1~2歲每天5—6餐;2~3歲每天4—5餐。此外,幼兒如希望自己進食時,父母應給予鼓勵。不能過于強調整潔,給孩子進餐制造壓力,從而影響了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和建立。 本組文/重慶晨報永川讀本記者 鄧鑫
專家支招>
1.對嬰幼兒來講,粗糧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專家建議:嬰幼兒適當攝入對身體有益,但不宜多吃。因粗糧消化吸收率低,過多的粗雜糧含過多的膳食纖維,可影響到膳食中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每天1次,用1/5的粗糧代替精米適宜,如早餐可用1湯勺麥片代替粳米煮粥。
2.水果和蔬菜功用是否相同?二者能否替代?
專家釋疑:不行!兩者不能替代。很多家長認為水果口感好,食用方便,多吃水果能使寶寶皮膚好。甚至認為水果和蔬菜都是提供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就用水果來替代蔬菜。這是不對的!
3.動物肝臟,孩子該不該吃?
專家釋疑:有人說,肝臟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和鐵,應該吃;也有人說,肝臟是動物解毒器官,含毒素太多,且有太多膽固醇,最好不吃。
其實,這些說法都沒有錯,關鍵在于寶寶自身的生理狀況和選擇的肝臟是否安全。
4.水果和果汁哪個更好?(果汁指鮮榨果汁)
專家釋疑:水果比果汁更好,如果孩子胃口不好,或因逐漸長大出現挑食,可適當飲用果汁,調節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