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復發性口腔潰瘍 口腔粘膜周期性反復發作局限性潰瘍稱為復發性口腔潰瘍或習慣性潰瘍,亦稱阿弗他口炎。這不僅是粘膜疾病中最常見和發病率最高的一種病,它多發生在口腔粘膜未角化或角化程度低的部位,如唇、頰、舌緣、牙齦、軟腭等處,臨床上常自然發病,反復發作,病程遷延,開始有燒灼感,隨出現小紅點或小皰疹,繼而潰破,形成2一4mm的淺潰瘍,遇刺激痛疼加劇,一般7一12天愈合,不留疤痕。此病年齡不拘,女性較多,一年四季均能發生。與該病有關的因素有:免疫學異常、心理與社會因素、遺傳因素、感染因素、營養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等。
口腔粘膜與周身皮膚和粘膜均來于外胚層,因而常可與皮膚、身體其他部位粘膜同時罹患疾病,且表現相似的病理改變。口腔粘膜疾患,盡管比齲病、牙周病發病率低,可病因復雜,病種也多,基本分兩大類:一類是口炎(口腔粘膜損壞),一類是周身其他系統疾病在口腔粘膜的表現。
2.復發性口腔潰瘍的預防與調養原則:
(1).注意口腔衛生,飲食宜清淡,多食水果蔬菜。
(2).保持心態平衡,注意勞逸結合,勿過度勞累。
(3).臨床表現:發病前驅癥狀為敏感、不適、有觸痛或燒灼感,大約24小時后局部水腫、充血,呈一小紅點或丘疹狀。1~3日后上皮破損,繼發炎癥反應,形成大小不等的圓形、橢圓形或梭形潰瘍,表淺有滲出、灼痛。此時疼痛加重,潰瘍逐漸擴大,形狀可因所在部位不同而略有不同,一般為一小圓形或橢圓形,在唇頰溝處則為條狀,潰瘍邊緣整齊,基部不硬,中心凹陷狀,其上覆以灰黃色或淺黃白色纖維素假膜,疼痛日益加重,感染后則潰瘍加深。
(4).蜂膠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研究
目前對口腔某些粘膜病的治療,尚缺少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治療上,除使用維生素B、C,免疫和脫敏等療法外,還給予局部用藥,但療效均不太理想,有的達數年不愈。蜂膠不同劑型的使用,均獲得滿意效果,為治療口腔粘膜疾病增添了一種新方法。
1972年,Kurijahn成功地應用蜂膠乙醚乙醇溶液作新型藥物貼敷劑“Stomapin”治療口腔粘膜病等,獲得出色的效果。此藥劑具有粘性,氣味適口,易揮發,可使用于各需要治療部位,乙醚和乙醇揮發后形成樹脂樣薄膜,鎮痛并促進組織再生。治療時,可根據病情需要,在蜂膠乙醚乙醇溶液中加入抗生素、魚肝油、王漿蜜、亞甲蘭、龍膽紫等。
卡發爾(Gafar,1976年)報道,用蜂膠乙醇浸膏治療普通型慢性復發性口瘡80例,其中85%病例涂藥后,2~4小時止痛,并開始正常飲食,經24~48小時后,見有口腔粘膜上皮形成;10%在24小時止痛,3天瘡面愈合;剩余15%療效較差,經過6天潰瘍愈合。有效率100%。
Gafar等人認為局部應用蜂膠制劑治療復發性口瘡,能使潰瘍面形成保護性薄膜,抑制病原微生物,麻醉止痛和緩解血管痙攣,既有對癥止痛效應,也具有促進組織代謝和潰瘍愈合的作用。
王淑靜等(1986年)試用蜂膠酊治療口腔潰瘍70例,其中復發性口瘡60例,粘膜腺壞死周圍炎5例,瘡疹性口炎2例,外傷性潰瘍3例,每日用藥2~3次,剛涂藥時有不適感,隨后即現止痛效果,潰瘍面直徑達0.5~1cm者涂藥后能馬上進食、說活。潰瘍面越小,愈合越快,潰瘍面直徑0.1~0.2cm者治療24~48小時上皮愈合,故提倡早期治療。粘膜腺壞死周圍炎愈合后不留疤痕。
曾萬康等(1986年)報道,用蜂膠藥膜治療125例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病程由半年至15年不等。先將口瘡表面用生理鹽水洗凈或漱口,將藥膜直接覆蓋于潰瘍面上,并讓患者張口5分鐘,藥膜與潰瘍面已粘合時,即可閉口。每日2一3次。經觀察,用藥后第2天潰瘍面縮小,且有新生的上皮,向潰瘍面中心延伸。大多病例在6一12小時疼痛減輕, 24小時后疼痛消失,潰瘍面在1一3天內完全愈合,亦有少數5天后愈合。
經對125例復發性口瘡患者試用,治愈113例,占90.4%;好轉8例,占6.4%;無效者4例,占3.2%,總有效率高達96.8%。
沈勝利等(1986年)應用北京第三制藥廠試制的蜂膠膜劑,每日2~3次貼于口腔潰瘍的表面,治療322例復發性口瘡患者,結果2~9天愈合者占90.68%,其中2~6天愈合者占總人數的2/3以上,能明顯縮短潰瘍愈合時間,認為是目前治療復發性口瘡局部用藥中效果最好,值得推廣的藥物。
對口腔藥膜作用分析認為:藥物成分穩定,黃酮量較固定,雖然畏濕怕光,但光照和加溫其有效成分并不改變;有效成分釋放緩慢,60分鐘以內釋放較快,60分鐘以后釋放呈平穩狀態;30分鐘以內釋放50%,75分鐘釋放94.2%達高峰,在口腔內維持2小時;與粘膜固定好不易被口涎沖走,蜂膠內含樹脂,易與瘡面粘合且比較牢固,起到保護作用;具有抗菌消炎功效,尤對口腔中常見菌種(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變形鏈球菌)均有抑菌效能;能止痛麻醉,蜂膠最低(最宜)麻醉濃度為0.25%,利于患者盡早恢復語言及進食功能;促進組織再生,加速愈合,平均病程縮短1/2一1/3時間,使自然愈合10一14天縮減到一周左右,總有效率為90.68%(指反復發作一年以上,近兩月不用激素和免疫制劑者)。
嚴碧仙等(1988年)自制蜂膠藥膜治療口腔粘膜潰瘍66例,其中輕型口瘡54例,口瘡性口炎5例,創傷性潰瘍7例。結果表明:顯效49例(占74.3%),有效15例(22.7%),無效2例(3%)。潰瘍愈合時間平均3~5天,較常規治療縮短療程5~7天。
余忠祥等(1990年)報道,自制蜂膠藥膜治療口腔粘膜潰瘍66例,亦獲良好療效。
張震等(1989年)報道,應用30%蜂膠乙醇浸液治療口腔粘膜潰瘍52例取得較好療效,止痛效果亦顯著,不論潰瘍面積大小,只要涂藥1次疼痛明顯減輕,涂藥4次疼痛消失。本組病例涂藥后潰瘍1~2日內愈合者占75.0%,3日內愈合者占84.6%,4日內52例潰瘍均愈合。
治療方法系用消毒棉簽蘸蜂膠乙醇浸液直接涂擦潰瘍面,或將蘸藥的棉簽壓在患處2分鐘,使其充分接觸,每日涂藥2次直至痊愈。
蜂膠酊的應用。以40%蜂膠酊涂抹于潰瘍面上(除復發性口瘡,也可用于壞死性牙齦炎、皰疹性口炎、外傷性潰瘍),每日涂3次,涂藥時有30一60秒鐘不適感,很快止痛。蜂膠有成膜性,當涂于潰瘍面后,很快形成一層保護膜,不被唾液沖去,使有效成分緩慢釋放,利于組織吸收,可進食和說話,十分方便,不受條件限制。潰瘍面愈合速度,與潰瘍面大小有關,越小則愈合越快,若潰瘍灶直徑在0.1一0.2cm,則24一48小時上皮即可愈合,一般潰瘍面3一5日也可愈合。壞死性牙齦炎愈合后,不留疤痕。
蜂膠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研究與案例
|OK蜜蜂網
蜂膠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
上一篇:蜂膠的檢測方法主要有哪些
下一篇:蜂膠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