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衰竭失調的研究進展
|OK蜜蜂網
2006年以來美國及歐洲一些國家的養蜂場的蜜蜂突然大量消失,其特征是蜂群的成年蜂幾乎全部飛失了,蜂箱中只留下蜂王、少量幼蜂、蜂子、儲蜜及花粉飼料,由于病因不明,暫定名為“蜂群衰竭失調”。據美國蜂場調查員和卡爾·海登蜜蜂研究室調查,占全國230萬群蜂的20%的蜂群,在2008年9月——2009年4月初的蜂群損失,結果蜂群的死亡率為28.6%。2007—2008年冬季的蜂群死亡率為35.8%,2006—2007年同期的蜂群死亡率為31.8% 。在2008—2009年冬季有蜂群衰竭失調癥的蜂群損失為15%,比2007—2008年同期有蜂群衰竭失調癥狀的蜂群損失60%下降了。58%的養蜂人報告上年蜂群的損失超過正常,他們總計損失了32.8%的蜂群,少數養蜂人聲稱他們的蜂群冬季死亡率正常或低于正常,損失率為17%。這一發現強調迫切需要不只研究蜂群衰竭,也要研究蜜蜂全面的健康問題。美國農業部下屬的蜜蜂研究室和一些大學的科學家對影響蜜蜂健康的多種因素進行了持續數年的研究,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患衰竭失調的蜂群感染較多的多種病原,蜜蜂細胞中的核糖體被病毒“劫持”,不制造蜜蜂生活需要的蛋白質,使蜜蜂衰竭死亡,可以解釋蜂群衰竭失調的許多現象。
一、患蜂群衰竭失調癥的蜂群帶有較多的病原 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發表的新研究表明,含有數量較多的病毒、細菌和真菌等病原似乎與蜂群衰竭失調有強烈聯系。他們從佛羅里達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13個蜂場的91群蜂采集200多個樣本,包括成蜂、巢脾、蜂糧和幼蟲,研究他們感染的細菌、蜂螨、孢子蟲、病毒、營養狀況及171種殺蟲劑。他們發現蜂群衰竭失調癥沒有單一的原因。 在患蜂群衰竭失調的風群中沒有單一的病原占優勢。瓦螨、氣管螨或孢子蟲孢子也或多或少占優勢,東方蜜蜂微孢子蟲與西班牙的蜂群死亡有牽連,但是在美國與蜂群衰竭失調癥沒有密切關系。
總之,衰竭失調的蜂群感染較多的病原。55%的衰竭失調的蜂群感染3種或更多種病毒,無衰竭是他癥狀的蜂群只有28%受病毒感染。 研究人員發現在所有采樣蜂群中可檢測到50種不同的殺蟲劑殘留。提高殺蟲劑水平與蜂群衰竭失調沒有聯系。實際上,在無衰竭失調的蜂群的巢坯蠟中,廣泛殺害蔬菜、果實和干果上的蛾類、蠅類、甲蟲及其他昆蟲的擬除蟲菊酯殺蟲劑(Esfenvalerate)較多。這種殺蟲劑發現無衰竭失調的蜂群占32%,衰竭失調的蜂群占5%。用于放置瓦螨的蠅毒靈在無衰竭失調的蜂群也是水平較高。 至于病原微生物水平,他們的研究不能說明感染較多的病原是蜂群衰竭失調的原因還是結果。帶有較多的病原似乎發生蜂群衰竭失調癥狀,但是什么原因使蜜蜂感染如此多的病原,仍然不清楚。雖然這項研究沒有指出蜂群衰竭失調的特定原因,其結果有助于科學家縮小將來的研究范圍。
二、基因組研究得出蜂群衰竭失調的似乎有理的原因 伊利諾斯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蜜蜂基因組研究規劃在2006年10月完成了,蜂群衰竭失調的首次報導比它早20多天。美國農業部和伊利諾斯大學的科學家的新研究,是采用蜜蜂基因測序成果和以基因組為基礎的工具——微陣列(參考《中國蜂產品》報2009年10月15日第19期“蜜蜂芯片”)觀察健康蜜蜂胃中和遭受蜂群衰竭失調的蜜蜂胃中基因表達的區別。 這種微陣列分析只鑒定活性基因—那些在合成蛋白質初始階段已經轉錄到信使RNA的基因。但是伊利諾斯大學的昆蟲博士生約翰遜注意到,在蜂群衰竭失調的蜜蜂的微陣列中出現大量粉碎的核糖體RNA(rRNA),其中富含核苷酸鏈,而在正常的核糖體中看不到。核糖體是在其中制造蛋白質的工廠。這種“聚核苷酸形成”認為是核糖體降解的標志。 至于其他的生物,檢查的微陣列中也含有這種神秘的rRNA片斷,其原因還不完全清楚。與健康蜜蜂比較,患衰竭失調蜂群的蜜蜂顯示裝置片段出現的頻率特別高。它們意味深長地出現在衰竭失調蜂群的蜜蜂中。核糖體碎片特別多是在多個地方和多個時間采集的全部樣本中蜂群衰竭失調的一致的指示物。 它們研究健康蜂和衰竭失調蜂群的蜜蜂的病原時,看見衰竭失調蜂群的蜜蜂感染較多的攻擊核糖體的病毒。這些所謂的似冠狀病毒“劫持核糖體”,接收細胞機器,使它們只制造病毒的蛋白質、折磨蜜蜂的似冠狀病毒有很多,包括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一度認為它是蜂群衰竭失調的主要原因。 在尋找蜂群衰竭失調的原因時,已經鑒定了多種懷疑,從營養不良到暴露在基因改良植物以及殺蟲劑。西班牙的研究人員指出一種寄生真菌,東方蜜蜂微孢子蟲(Nosema ceranae),使西班牙的許多蜜蜂遭受蜂群衰竭失調的痛苦。 核糖體功能的喪失可以解釋與蜂群衰竭失調有關的許多現象。由于核糖體是任何生物生存的中心,如果核糖體受到損害就不能對殺蟲劑產生反應,不能對真菌和細菌感染以及對缺乏營養產生反應。 瓦螨在1986年偶然傳入美國以后,認為它們已經殺死可觀數量的蜂群,它們是似冠狀病毒的攜帶者,似乎是使美國蜜蜂遭受高水平病毒折磨的傳播媒介。瓦螨在最終導致核糖體崩潰方面可能起著關鍵因素。 所有這些影響,加上用卡車長途轉運蜂群給農作物授粉服務,對蜜蜂是巨大的壓力,核糖體功能的喪失會使蜜蜂的這種沉重的負擔更加重了。
一、患蜂群衰竭失調癥的蜂群帶有較多的病原 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發表的新研究表明,含有數量較多的病毒、細菌和真菌等病原似乎與蜂群衰竭失調有強烈聯系。他們從佛羅里達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13個蜂場的91群蜂采集200多個樣本,包括成蜂、巢脾、蜂糧和幼蟲,研究他們感染的細菌、蜂螨、孢子蟲、病毒、營養狀況及171種殺蟲劑。他們發現蜂群衰竭失調癥沒有單一的原因。 在患蜂群衰竭失調的風群中沒有單一的病原占優勢。瓦螨、氣管螨或孢子蟲孢子也或多或少占優勢,東方蜜蜂微孢子蟲與西班牙的蜂群死亡有牽連,但是在美國與蜂群衰竭失調癥沒有密切關系。
總之,衰竭失調的蜂群感染較多的病原。55%的衰竭失調的蜂群感染3種或更多種病毒,無衰竭是他癥狀的蜂群只有28%受病毒感染。 研究人員發現在所有采樣蜂群中可檢測到50種不同的殺蟲劑殘留。提高殺蟲劑水平與蜂群衰竭失調沒有聯系。實際上,在無衰竭失調的蜂群的巢坯蠟中,廣泛殺害蔬菜、果實和干果上的蛾類、蠅類、甲蟲及其他昆蟲的擬除蟲菊酯殺蟲劑(Esfenvalerate)較多。這種殺蟲劑發現無衰竭失調的蜂群占32%,衰竭失調的蜂群占5%。用于放置瓦螨的蠅毒靈在無衰竭失調的蜂群也是水平較高。 至于病原微生物水平,他們的研究不能說明感染較多的病原是蜂群衰竭失調的原因還是結果。帶有較多的病原似乎發生蜂群衰竭失調癥狀,但是什么原因使蜜蜂感染如此多的病原,仍然不清楚。雖然這項研究沒有指出蜂群衰竭失調的特定原因,其結果有助于科學家縮小將來的研究范圍。
二、基因組研究得出蜂群衰竭失調的似乎有理的原因 伊利諾斯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蜜蜂基因組研究規劃在2006年10月完成了,蜂群衰竭失調的首次報導比它早20多天。美國農業部和伊利諾斯大學的科學家的新研究,是采用蜜蜂基因測序成果和以基因組為基礎的工具——微陣列(參考《中國蜂產品》報2009年10月15日第19期“蜜蜂芯片”)觀察健康蜜蜂胃中和遭受蜂群衰竭失調的蜜蜂胃中基因表達的區別。 這種微陣列分析只鑒定活性基因—那些在合成蛋白質初始階段已經轉錄到信使RNA的基因。但是伊利諾斯大學的昆蟲博士生約翰遜注意到,在蜂群衰竭失調的蜜蜂的微陣列中出現大量粉碎的核糖體RNA(rRNA),其中富含核苷酸鏈,而在正常的核糖體中看不到。核糖體是在其中制造蛋白質的工廠。這種“聚核苷酸形成”認為是核糖體降解的標志。 至于其他的生物,檢查的微陣列中也含有這種神秘的rRNA片斷,其原因還不完全清楚。與健康蜜蜂比較,患衰竭失調蜂群的蜜蜂顯示裝置片段出現的頻率特別高。它們意味深長地出現在衰竭失調蜂群的蜜蜂中。核糖體碎片特別多是在多個地方和多個時間采集的全部樣本中蜂群衰竭失調的一致的指示物。 它們研究健康蜂和衰竭失調蜂群的蜜蜂的病原時,看見衰竭失調蜂群的蜜蜂感染較多的攻擊核糖體的病毒。這些所謂的似冠狀病毒“劫持核糖體”,接收細胞機器,使它們只制造病毒的蛋白質、折磨蜜蜂的似冠狀病毒有很多,包括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一度認為它是蜂群衰竭失調的主要原因。 在尋找蜂群衰竭失調的原因時,已經鑒定了多種懷疑,從營養不良到暴露在基因改良植物以及殺蟲劑。西班牙的研究人員指出一種寄生真菌,東方蜜蜂微孢子蟲(Nosema ceranae),使西班牙的許多蜜蜂遭受蜂群衰竭失調的痛苦。 核糖體功能的喪失可以解釋與蜂群衰竭失調有關的許多現象。由于核糖體是任何生物生存的中心,如果核糖體受到損害就不能對殺蟲劑產生反應,不能對真菌和細菌感染以及對缺乏營養產生反應。 瓦螨在1986年偶然傳入美國以后,認為它們已經殺死可觀數量的蜂群,它們是似冠狀病毒的攜帶者,似乎是使美國蜜蜂遭受高水平病毒折磨的傳播媒介。瓦螨在最終導致核糖體崩潰方面可能起著關鍵因素。 所有這些影響,加上用卡車長途轉運蜂群給農作物授粉服務,對蜜蜂是巨大的壓力,核糖體功能的喪失會使蜜蜂的這種沉重的負擔更加重了。
上一篇:北京發放300萬蜂產業扶持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