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加糖的蜂蜜不叫蜜 三種方法鑒別真假
夏季是人們消費蜂蜜的高峰。近日,央視曝光市場上部分蜂蜜魚龍混雜,真假難辨,這讓許多消費者感到疑惑和不安。面對各種各樣的蜂蜜,專家指出———加糖的蜂蜜不叫蜜
蜂蜜是人們喜歡的傳統食品,營養豐富,美味香甜,不管是口服,還是外用,都具有很高的醫學保健價值。醫學研究證實,蜂蜜在改善睡眠、促進消化、緩解便秘、潤肺止咳、促進鈣的吸收、養顏護膚等方面,都具有顯著功效。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記者來到位于省會翟營大街的北國超市店蜂蜜柜臺,發現有消費者早已熟悉的棗花蜜、荊花蜜、槐花蜜、椴樹蜜、油菜蜜,也有不太常見的枸杞蜜、金銀花蜜、黨參蜜、益母草蜜、銀杏蜜,還有老年蜂蜜膏、調制兒童蜂蜜膏等,涉及近20個品牌。價格也有很大差異,有二三十元一瓶的,也有十幾元、五六元一瓶的。有一種含有幾種蜂蜜的混合蜜,每瓶價格更是在30元以上。一名老者在各種蜂蜜前駐足良久,最后拿起一瓶百花牌洋槐蜜照了照。當記者問他這樣是否能辨別蜂蜜質量好壞時,老者笑笑說:“其實我也不懂,只是感覺著好就買。”一旁的銷售人員也說不上哪種蜂蜜更好,只是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像那種混合蜂蜜,營養價值更高。”“要認識市場上琳瑯滿目的蜂蜜,先要弄清它們的‘身世’!”河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副教授田益玲說,蜂蜜的種類多以蜜源植物來區分。蜜源植物按可采面積又分為主要蜜源和次要蜜源。在華東地區,油菜花是主要蜜源。在華南地區,荔枝樹和龍眼樹是主要蜜源。在華北地區,刺槐和荊條是主要蜜源。東北地區,椴樹是主要蜜源。蜜源產地可作為選擇蜂蜜的重要信息參考。蜂蜜質量的區別主要在于蜜源植物的不同。另外,市場上近幾年出現的黨參蜜、益母草蜜等,因蜜源植物面積小,蜂蜜產量也小,不是市場主導產品。
面對各種各樣的花蜜,到底哪種更好呢?田益玲解釋說,蜜蜂只采單一植物花蜜,如棗花蜜、槐花蜜等,稱單花種蜂蜜,這種蜜在色、香、味上更具有該種花的特征,色澤和香味更純一點。例如,洋槐蜜呈水白色、白色,聞起來有槐花的清香、甜潤。但也有的蜜源植物區花種植物并非單一,蜜蜂采到的蜜自然是混合花蜜,也稱為百花蜜。“單花種蜂蜜和混合蜜主要成分都是葡萄糖和果糖,營養價值差異并不大。”所以,選擇哪一種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喜好。
針對時下有些蜂產品質量不合格的現狀,田益玲分析,其原因主要在生產、加工和流通三個方面。首先是生產環節的問題,蜜蜂采擷的花蜜含有80%左右的水分,蜜蜂通過對花蜜一次又一次地吐和吸,將花蜜中80%左右的水分濃縮到僅20%左右。一些企業有不規范操作,將水分未濃縮到20%左右的蜂蜜取出進行人工濃縮,打斷了蜂蜜正常的釀造過程,加工后的蜂蜜糖分比例達不到國家標準要求。國家標準規定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的總含量不能低于60%。其次是加工環節問題。加工企業在蜂蜜中添加蔗糖或保健物質,這是國家標準所不允許的。國家標準規定,蜂蜜中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類、糖類、代糖類物質,也不得加入防腐劑、增稠劑、澄清劑等異物。如果在蜂蜜中加入其他物質、生物或其提取物等,都不應以“蜂蜜”或“蜜”作為產品名稱。最后是流通環節的問題,蜂蜜在采擷、運輸過程中,可能受到大氣污染和容器污染,導致細菌超標。
目前,蜂產品市場豐富,消費者挑選余地很大。但專家建議,由于農貿市場零售的蜂蜜管理不規范,對其生產、加工、貯存、運輸等情況不清楚,其質量難以保證,所以消費者最好不要購買。而規模大、信譽好的大品牌產品,有較為嚴格的蜂蜜安全生產技術標準,而且市場抽檢力度也大,可靠性強,可放心購買。
專家還教給大家三種鑒別蜂蜜真假的方法:一看:常溫下蜂蜜呈透明、半透明黏稠流體,真蜂蜜挑起可見柔性長絲,不斷流;假蜂蜜有懸浮物或沉淀,挑起時呈滴狀下落,有斷流。凡配料表中注明蔗糖、麥芽糖、果葡糖漿等成分,應為假蜂蜜。
二聞:真正的單花種蜂蜜有該種蜜源植物的香味,假蜂蜜聞起來有酸味、酒味等異味。
三嘗:真蜂蜜口感甜潤或甜膩,有黏稠糊嘴感,結晶塊牙咬即酥,含之即化;假蜂蜜有苦澀味或化學品怪味,結晶塊咀嚼如砂糖,聲脆響亮。
<--function: content() parse end 0ms cost! -->